核心概念: 软包电池的核心是将正极、负极、隔膜卷绕或叠片后,注入电解液,用铝塑膜封装而成。其特点是形状灵活、重量轻、能量密度高,但也相对娇气,对工艺要求严格。
材料准备:
正极材料: 通常是铝箔(集流体)上涂覆正极活性物质(如钴酸锂 LiCoO₂、三元材料 NCM/NCA、磷酸铁锂 LiFePO₄)、导电剂(炭黑)、粘结剂(PVDF)。
负极材料: 通常是铜箔(集流体)上涂覆负极活性物质(如石墨、硅碳复合材料)、导电剂、粘结剂(SBR+CMC)。
隔膜: 多孔聚合物薄膜(PP/PE/PP三层复合),允许锂离子通过但隔绝电子。常用陶瓷涂层隔膜提升安全性。
电解液: 锂盐(如 LiPF₆)溶解在有机溶剂(EC, DMC, DEC, EMC 等混合物)中。(剧毒、易燃!)
铝塑膜: 外层尼龙(耐刮)、中层铝箔(阻隔水氧)、内层 PP(热封层)。有预制冲坑(容纳电芯)和边封、顶封区域。
极耳: 金属引线(正极用铝,负极用镍或铜镀镍)。
辅助材料: 胶带(固定极耳、保护边角)、绝缘胶带、干燥剂(可选)、顶封板(金属或塑料,保护极耳引出区)。
实例: 组装一个 3.7V 标称电压、容量约 2000mAh 的软包电池。正极选用 NCM622 材料涂覆铝箔(厚度约 15μm),负极选用人造石墨涂覆铜箔(厚度约 10μm),隔膜选用 16μm 陶瓷涂层 PP/PE/PP 复合膜,电解液选用 1M LiPF₆ in EC:DMC:EMC (1:1:1 vol%)。
极片制作:
涂布: 将制备好的正负极浆料均匀涂覆在各自集流体上。
干燥: 在烘箱中分段升温干燥,去除溶剂。(严格控制温度和时间防止材料分解)
辊压: 用精密辊压机将干燥后的极片压实,达到目标压实密度和厚度,提高能量密度和导电性。(压力过大可能导致极片脆裂)
分切: 将宽幅的涂覆箔材按设计宽度分切成条状。
模切/冲切: 将条状极片冲切成设计好的形状(通常为矩形),并预留极耳焊接位置。
干燥: 极片再次进入真空烘箱彻底干燥(120°C 左右),去除残余水分(至关重要!水分会与电解液反应产气、腐蚀)。
实例: 正极片尺寸设计为 100mm x 50mm,负极片设计为 102mm x 52mm(负极比正极稍大,防止边缘析锂),极耳焊接位置在长边中部。模切后极片在 120°C 真空烘箱中干燥 12 小时以上。
叠片:
在超低湿度环境(手套箱或干燥房,露点<-40°C)下进行。
按顺序叠放:隔膜 -> 负极片 -> 隔膜 -> 正极片 -> 隔膜 -> 负极片 -> ... 通常以负极片开始和结束。(确保正负极片完全被隔膜隔开,无错位!)
对齐边缘,保证层叠整齐。
用胶带在四角或边缘固定初步叠好的“裸电芯”。
实例: 设计为 20层(10对),叠片顺序:隔膜(底层)-> 负极 -> 隔膜 -> 正极 -> 隔膜 -> 负极 -> ... -> 隔膜(顶层)。使用耐高温胶带在四个角轻轻固定。
叠片关键控制点:
正负极对齐度→负极不能覆盖正极,有安全风险
负极与隔膜对齐度→极耳方向,安全风险; 宽度方向,考虑负极膨胀问题
隔膜褶皱→安全风险
极耳焊接:
将正极铝极耳焊接到所有正极片预留的集流体铝箔上(通常用超声波焊接)。
将负极镍极耳(或铜镀镍)焊接到所有负极片预留的集流体铜箔上(通常用超声波焊接或激光焊接)。
(确保焊接牢固,电阻低!虚焊是常见失效点)
焊接后,用绝缘胶带(如聚酰亚胺胶带)包裹焊接点及极耳根部,防止与铝塑膜接触短路。
实例: 使用小型超声波点焊机,设定合适功率和时间,确保每个焊点牢固。焊后用 Kapton 胶带仔细包裹焊接区域。
入壳(铝塑膜预封装):
将叠好并焊好极耳的裸电芯放入预制好冲坑的下层铝塑膜中。
将上层铝塑膜覆盖其上,对齐边封区域。
用热封机进行 预封(侧边一封):对除顶边(极耳引出边)外的三条边进行热封,形成一个留有注液口的“口袋”。热封温度、压力、时间需精确控制。(封不牢漏液,封过度可能烫伤隔膜)
实例: 在手套箱内完成此操作。使用小型热封夹具,设定温度约 180-200°C,压力 0.3-0.5MPa,时间 3-5秒,封合三条边。
注液:
在手套箱(充满惰性气体如氩气,露点极低)中进行。
通过预留的注液口,使用精密注射器或注液泵,将精确计量的电解液注入“口袋”中。
注液速度要慢,保证电解液能充分浸润极片和隔膜。(浸润不良影响性能)
注液后,静置一段时间(几十分钟到数小时),让电解液自然渗透(称为“陈化”)。
实例: 根据设计的孔隙体积计算注液量(约 2.5g - 3g 电解液)。用玻璃注射器缓慢注入。注液后静置 1 小时。
抽真空与预封(二封):
抽出电芯内部和电解液中的微量气体(空气、水分分解气)。
利用负压促进电解液进一步浸润。
将注液后的电芯放入真空腔(手套箱内或连接手套箱的过渡舱)。
抽真空至较低压力(如 10Pa 以下),保持一段时间。目的是:
在真空或恢复常压后(但仍在手套箱内),立即热封注液口所在的边(二封)。(确保密封前内部已无大气)
实例: 抽真空至 5Pa,保持 30 分钟。然后在手套箱内热封注液口边(顶封的一部分)。
整形(夹具化成前):
二封后,有时会用夹具(通常是两块平整的金属板)夹住电芯,施加一定的压力。
目的:使电芯内部结构更紧密,接触更好;为后续化成时电芯膨胀预留空间,防止过度鼓胀影响后续封装;使电芯外观更平整。
实例: 使用两块平整的铝板夹住电芯,施加约 1-2kg/cm² 的压力,静置数小时或过夜。
化成:
将夹有夹具的电芯(或放入专用化成夹具)连接充放电测试仪。
进行第一次充电(活化)。以小电流(如 0.02C - 0.05C,即 40mA - 100mA 对于 2000mAh 电池)缓慢充电至特定电压(如 3.8V - 4.0V,具体根据材料体系)。
核心目的: 在负极石墨表面形成稳定的 SEI 膜(固体电解质界面膜)。这层膜允许锂离子通过但阻止溶剂分子通过,对电池的循环寿命、安全性、自放电至关重要。此过程会消耗部分锂离子和电解液,产生气体(主要是 CO₂, CO, H₂ 等)。
实例: 在 25°C 恒温箱中,以 0.03C (60mA) 电流恒流充电至 3.9V。
排气与终封(三封):
化成产生的气体会使铝塑膜鼓起(气胀)。
再次将电芯放入真空腔抽真空(或在手套箱内刺破一个小孔快速排气),将产生的气体抽出。(必须在惰性环境中操作!)
立即对顶封区域进行最终热封(三封),完成铝塑膜的完全密封。通常会将极耳区域(顶封)完全封死。
实例: 化成结束静置几小时后,在手套箱内用针刺破铝塑膜鼓起处(远离电极区域)排气,然后立即热封整个顶封区域(包含原注液口、极耳、排气口位置)。
老化:
终封后的电池在一定的温度(如 45°C 或 25°C)下静置储存一段时间(几天到几周)。
目的:
让 SEI 膜进一步稳定和熟化。
使电池电压、内阻趋于稳定。
筛选出有微短路、高自放电等缺陷的电池(电压会明显下降)。
实例: 在 45°C 烘箱中静置老化 7 天。每天监测电压,剔除电压降超过 10mV 的电池。
最终检测:
外观检查: 封装是否完好、无褶皱、无破损、无漏液、极耳无损伤。
尺寸/重量检查: 是否符合规格。
开路电压检查: 是否在预期范围内(老化后稳定)。
直流内阻测试: 使用内阻测试仪测量。
容量测试: 进行标准充放电测试(如 0.2C 充放电),确认实际容量是否达标。
自放电测试: 测量储存一段时间(如7天)后的电压降。
必要时进行更严格测试: 如循环寿命测试、倍率性能测试、安全测试(针刺、挤压、过充过放等 - 仅限专业实验室!)。
实例: 用万用表测 OCV ≈ 3.6V。用电池测试仪以 0.2C (400mA) 恒流充电至 4.2V,恒压至电流<0.05C,静置5分钟,再以 0.2C 恒流放电至 3.0V。记录放电容量(应接近 2000mAh)。
关键步骤 | 核心目标 | 学生实验重点关注点 | 常见问题警示 |
---|---|---|---|
1. 材料准备与干燥 | 手套箱是核心! | 水分是死敌! | |
2. 极片制作 | |||
3. 叠片与焊接 | |||
4. 入壳与预封 | |||
5. 注液与浸润 | 严格防护! | ||
6. 二封与整形 | |||
7. 化成 | 严格按规程! | ||
8. 排气与终封 | 手套箱内操作! | ||
9. 老化与筛选 | |||
10. 检测 |
水分控制不足:
问题: 极片、隔膜、电解液、环境中的水分未彻底去除。
后果: 电解液分解(LiPF₆ + H₂O -> HF + ...),产生大量气体(鼓胀)、腐蚀电极材料、消耗活性锂、内阻增大、容量衰减快、自放电严重、甚至热失控风险。
预防: 严格干燥所有材料(尤其极片真空烘烤)、在低露点手套箱中操作(露点<-40°C)、电解液密封储存和使用、缩短物料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。
粉尘与异物:
问题: 环境或操作引入的金属屑、灰尘、毛发等。
后果: 刺穿隔膜导致内部微短路(自放电大)、或引发热失控;增大内阻。
预防: 保持操作环境清洁(无尘台/室)、穿戴无尘服/手套/帽、使用洁净的工具和容器、定期清洁工作区域。
封装不良:
问题: 热封温度/压力/时间不当,铝塑膜本身有缺陷,封口区域有褶皱或污染(电解液、粉尘)。
后果: 漏液(电解液渗出,腐蚀、危险)、漏气(空气/水汽进入导致失效加速)。
预防: 优化热封参数(多做小样测试)、确保封口区清洁干燥、选用质量可靠的铝塑膜、检查封口强度和密封性(可做氦检漏)。
焊接不良:
问题: 极耳与集流体虚焊(焊接强度不足、接触电阻大)或过焊(焊穿集流体)。
后果: 内阻增大、发热严重、容量发挥不足、循环寿命短、甚至在使用中断路/起火。
预防: 优化焊接参数(功率、压力、时间、振幅)、保持焊接面清洁、选用合适的焊头、进行拉力测试抽查。
电解液问题:
注液量不足: 浸润不良,部分活性物质未参与反应,容量低,极化大。
注液量过多: 增加成本,可能导致封装困难或高温下鼓胀更严重。
注液浸润不良: 即使注液量够,但未充分浸润到电芯内部。导致局部反应不均,性能差。
电解液分解/变质: 暴露在空气中或混入杂质。
预防: 精确计算和称量注液量、优化注液工艺和静置/抽真空工艺促进浸润、严格在惰性环境中操作和保存电解液。
短路:
问题: 正负极直接接触(叠片错位、隔膜破损、毛刺刺穿隔膜、金属异物)、外部短路(工具触碰正负极耳)。
后果: 瞬间大电流、发热、起火爆炸(最危险!)。
预防: 仔细操作确保无错位、检查隔膜完整性(无针孔、无大褶皱)、彻底清除毛刺和粉尘、操作时使用绝缘工具、避免任何金属物体同时触碰正负极耳、装配后测量绝缘电阻(正负极与铝塑膜间应>10MΩ)。
化成问题:
问题: 化成电流过大、充电截止电压不当、温度控制不好。
后果: SEI 膜形成不良(太厚或不稳定)、产气过多、甚至析锂(锂金属沉积在负极表面,非常危险!)。
预防: 严格按照材料体系要求设置化成制度(小电流慢充)、控制好温度、确保夹具压力均匀。
鼓胀:
问题: 化成产气过多未排净、老化或循环中副反应持续产气(水分、杂质、过充过放、高温)、封装不良漏气后内部压力变化。
后果: 外观不良、性能下降(接触变差)、安全隐患(内压过大可能破裂)。
预防: 严格控制水分杂质、优化化成制度、确保充分排气和良好终封、避免电池滥用(过充、过放、高温)。